市博物馆藏元代广寒宫青白釉瓷枕相关问题研究 -凯发k8国际唯一

市博物馆藏元代广寒宫青白釉瓷枕相关问题研究
2024-02-09 08:33:19  作者:文慧  来源:大同日报

大同市博物馆馆藏广寒宫青白釉瓷枕。


  瓷枕始于隋,最初作为明器是殉葬的冥枕。河南安阳隋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张盛夫妇合葬墓出土的长方形瓷枕模型,是目前已知考古出土最早的瓷枕实物。到了两宋及金、元时期,瓷枕的发展进入繁荣期,产地遍及南北,纹饰多样,造型丰富。装饰技法上,刻、划、剔、印、堆塑等技法被广泛应用,极大地丰富了瓷枕的表现力和艺术性。当时较为流行的有几何形枕、兽形枕、箱形枕、人物形枕等,造型精巧,制作细腻。

  箱形枕,顾名思义,是状如箱形的瓷枕。其中建筑枕是从箱形瓷枕分化出来的枕式,以建筑作为枕底,上置枕面,始于五代。宋代景德镇的建筑枕枕面为平式瓦形,前低后高,中腰微凹,四角稍内削,使枕面呈“亚”字形状,枕身为玲珑透雕戏台,分前后左右四个台面,生动逼真,是罕见的艺术珍品。这类瓷枕主题明确,叙事性强,对工艺要求极高。1973年8月出土于山西省大同市城西五里店的元代广寒宫青白釉瓷枕,釉色青白,色泽莹润,为国内罕见的景德镇窑艺术珍品,是大同市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颇具特色。

  一、大同市博物馆藏元代广寒宫青白釉瓷枕

  大同市博物馆馆藏广寒宫青白釉瓷枕,瓷枕长32厘米,宽16厘米,高15.3厘米。枕座呈长方形,整体雕刻为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造型。枕面呈云头形,模印“卍”字锦文。枕四面运用圆雕、浮雕和镂雕等方法刻画了14位雕塑人物,表现了四组故事场景,分别是“广寒宫”“拜北斗”“童子拜观音”和“唐明皇游月宫”场景。

  正面从人物、玉兔分析为“广寒宫”,呈现了“嫦娥把镜整容,二女侍拱手立左右,靠近一侧蟾蜍蹲伏,一侧玉兔捣药,靠外二女侍立阶两侧,一抱团扇,一捧圆盒”的场景。左侧为一老者双手拱于胸前,作拜祭状,身旁有一童子侍立,为“拜北斗”场景,亦有学者认为是“老子炼丹图”。右侧有头戴冠、身着长袍者立于山石之上,旁侧一童子捧物拜立,为“童子拜观音”的故事。背面正中坐有一官吏或王者形象的人物,两侧分别站立两位侍者,似表现“唐明皇游月宫”的故事。这四组场景相互对称,雕饰细致入微,人物形象生动,恍若仙境。

  此外,瓷枕人物形象也以圆雕的方式刻画,栩栩如生。正面和背面饰有元代瓷器常见的人物纹、动物纹和花卉,两侧还饰有云纹、山石和海涛等花纹。

  二、元代青白釉瓷枕的其他发现

  与广寒宫青白釉瓷枕类似的,还有首都博物馆藏青白釉戏剧舞台人物纹枕、江西丰城市博物馆藏青白釉建筑人物瓷枕、安徽省岳西县出土的青白釉透雕人物建筑枕,它们均为元代人物建筑枕,堪称鬼斧神工之作。

  三、关于广寒宫瓷枕的雕饰方法

  作为建筑枕,较箱型枕而言,广寒宫瓷枕的装饰手法更为丰富,匠人运用捏塑、镂、刻、印、贴等装饰手法,力求从任何角度都能观赏到建筑的全部,并且按照宋代《营造法式》中的样式去塑造,角柱、平柱、门额、单拱均能够在《营造法式》中找到样本。枕面微弧,四壁雕有垂花,门两侧镂雕三交球纹菱花窗,檐下悬串珠纹组成的如意头挂饰。宫殿四周有勾栏围绕,一侧有残破。镂空雕,也叫“通花”,是我国的传统工艺,最早见于玉石和青铜器上,之后魂瓶、建筑模型等陶器也常见,直到北宋晚期将这种技艺运用在瓷枕制作中。门窗镂雕的技艺结合脱俗的瓷枕,更显得精致清雅。

  四、广寒宫瓷枕故事场景设计的内涵

  广寒宫瓷枕不仅有寝具的实用性,还呈现了元代社会的文化追崇,使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生活与文化相统一。

  1.“广寒宫”故事

  “广寒宫”是古代神话故事中,嫦娥在月中居住的宫殿。首都博物馆收藏有一件1965年出土于北京后英房元大都遗址、直径约37厘米的元代嵌螺钿广寒宫图漆器残片,画面为一座两层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的楼阁,云气自阁下层腾空而上,上冲霄汉。这也反映了元代装饰中广寒宫题材的盛行。

  2.“唐明皇游月宫”

  唐明皇游月宫之事,所见数处,记载不一。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云:“明皇游月宫,见榜曰广寒清虚之府”。福建平潭大练岛元代中晚期沉船中出水的一件龙泉青瓷盘画面中的正是“唐明皇游月宫”的图案,与之类似的还有龙泉大窑窑址出土的一件元代印花人物纹盘残片、江苏金坛洮西元代窖藏出土的凸花人物故事纹银盘等。“唐明皇游月宫”作为元代流行的戏曲故事,为瓷器的生产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3.“童子拜观音”

  “童子拜观音”出自《华严经·入法界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而民间传说的多是《西游记》中的红孩儿拜观音,反映了观音信仰的普遍性,同时反映了华严信仰的民间信仰。宋元以来善财童子形象则多以孩童来表现,应是与中国传统“多子多孙多福气”的观念有关,也是佛教在汉地世俗化与本土化的一种表现。

  4.“星辰崇拜”

  古语云,“南斗注生,北斗注死”,道家认为南北斗同时掌管了人的生死寿夭,富贵贫贱。汉代的张道陵创立道教后,以《北斗星君赐福真经》与《南斗君延寿真经》为依据,推行拜斗的独特科仪,也称“朝真礼斗”,自此拜斗成为道教的专有服务项目,为人消灾解难、祈福延寿。南北斗崇拜反映了人们追求长寿、平安的夙愿,也是元代道教盛行的体现。

  元杂剧、戏曲、佛教、道教文化融入瓷枕,丰富了装饰纹样,这是元代文化艺术发展及文学兴盛的反映,更是元文化深入到社会大众的真实体现。

  五、余论

  景德镇的青白瓷从南方流行于北方;杂剧和散曲起先繁荣于北方,以大都为中心,后逐渐南传,元中期以后,江浙取代大都成为新的中心,以至南方的瓷器融入了戏曲元素。青白釉瓷枕的出现也正是南北文化融合的见证。

  1.由广寒宫瓷枕所见元代贸易

  元朝时期,瓷都景德镇开始崛起。元代航海家汪大渊在他的《岛夷志略》中就青白瓷器贸易有多处记载,如其中“无枝拔”条记载:“贸易之货,用西洋布、青白处州瓷器、瓦坛、铁鼎之属。”又“罗卫”条中记载:“贸易之货,用棋子、手巾、狗迹绢、五花烧珠、花银、青白碗、铁条之属。”再“班达里”条中记载:“贸易之货,用诸色缎、青白磁、铁器、五色烧珠之属。”近几十年发掘的江西高安、永新、内蒙古集宁等元代窖藏及海底沉船中发现大量的青白瓷碗。这也反映出景德镇所生产青白釉瓷,远销海外,在西京大同出土景德镇生产的广寒宫青白釉瓷枕,也就不足为奇了。

  随着外销需求的增加,瓷器生产规模普遍扩大,大型器物增多,烧造技术更加成熟,青白釉建筑瓷枕就是这一时期的精品代表作。将建筑、瓷器与故事融为一体,使瓷器有了立体感、画面感,展现了元代景德镇窑高超的技术水平,也为我们考察元代社会的风土人情增添了实物标本。

  2.建筑枕反映的元代杂剧

  首都博物馆和江西丰城博物馆收藏的这两件戏剧人物建筑枕,也是元代杂剧流向的反映。元杂剧见于名目的有600多种,随着蒙古占领中原,北方的杂剧传播到南方,勃兴的元代戏剧与元戏剧人物枕同时出现,正是元代戏剧和景德镇瓷业同步发展的产物,也从实物上给后世留下了立体的元代戏剧舞台和演员形象。

  大同市博物馆收藏的广寒宫青白釉瓷枕,每一个场景、每一处雕刻,乃至细小的辅助性装饰纹样,无不展现着当时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盼和情感寄托,更是元代社会信仰的折射。入元以后,在统治者的扶持下,道教出现兴盛的局面,形成了北方以全真道为代表、南方以正一道为中心的格局。瓷枕上装饰的拜北斗、唐明皇游月宫、广寒宫等图像,就是元代道教盛行的旁证。(编辑:炯)

-----------------------------------------------------------------------

关于凯发官网入口 网站运营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凯发官网入口的联系方式 凯发官网入口的友情链接
2008-2020 大同日报传媒集团 凯发k8国际唯一的版权所有 山西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号:14083031
")); document.write(unescape(""));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