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之美,在北大! -凯发k8国际唯一

云冈之美,在北大!
2024-01-22 16:22:35    来源:大同日报

1955年,宿白先生(前排左五)和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52级同学在云冈实习

2000年8月,宿白先生(左四)考察云冈石窟

云冈艺术展览开幕式上的沉浸式表演


  一部一千五百余年的“石头史书”,一张承载历史之深沉的文化名片,一座承载全世界赞誉的国之瑰宝,它的名字是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是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是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见证,亦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当代人引以为自豪的世界文化遗产。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云冈石窟不断镌刻着世界文明成果。在一代代人的探索下,云冈学从不断开拓走向更加完善。而北大人却一直在这条路上走得很从容、很坚定。如考古学家宿白、杭侃等以毕生研究还原历史真相,展现千年前的繁荣辉煌。在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的展览中,与美轮美奂的造像来一次思想对话;在北大美育实践课《云冈乐舞的跨媒介表达》上,与千年之前的飞天之舞,来一场惊艳之遇;云冈石窟与北大因乍见之惊艳相识,因学术之愈深相伴,因传承之使命相守,解读千年智慧,守护文化遗产,以技术促新生。

  一、云冈石窟在北大

  岁月失语石有言,千年一窟看云冈,于云冈一窥真容巨壮与世法所希,于北大一窥云冈之美的冰山一角。由云冈研究院、北京大学会议中心、北京大学教务长办公室主办的融·云冈经典艺术展日前在百周年纪念讲堂成功举办。凭北大与云冈石窟之深厚渊源,首次将云冈艺术以展览形式引入北大,介绍云冈学术研究成果,以3d打印技术复原云冈造像,对话历史,探寻文明。展品中有云冈第13窟七立佛列像,佛像体形高大,衣饰华丽飘逸,场面壮观,气势非凡,为何如此排列?经历了怎样的修补?太多的谜团仍存留于此。第10窟须弥山,其复刻亦在展览之中,依托北大丰硕学术研究成果,讲堂举办艺术展讲座,邀请云冈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杭侃教授分享《作为世界遗产的云冈石窟》,解读云冈密码,对话千年艺术。邀请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郑岩教授揭秘“谁是云冈石窟的作者”,探寻中国早期美术史中的工匠踪迹,展讲结合,普及知识,方寸之间,饱览精华。郑岩教授主讲《谁是云冈石窟的作者》犹如一部刻在山崖岩石上的史书,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云冈石窟雕刻艺术于此凝固与流传,过往岁月于此停驻。

  云冈石窟第19窟主尊依山而建,东西绵延,由北魏皇室集中全国人力物力兴造,是新疆以东最早出现的大型石窟群。

  昙曜五窟全景在长达一千多米的崖面上,现存主要洞窟45座,造像59000余尊,大小窟龛254个,石窟规模宏大,造物内容丰富,雕刻技艺精湛。

  云冈石窟是中外文化交流、碰撞、融合诞生的伟大艺术宝库。“融云冈经典艺术展”,首次将云冈艺术以展览形式引入北大。展览按照云冈石窟分期,分为“真容巨壮”“穷诸巧丽”“法相绵延”三单元。展览中可看到,20世纪初至今百余年间具有重大意义的云冈学术研究成果,可看到3d打印技术复原造像艺术。把有限的“时间”放进无限空间,在云冈元宇宙中,您可参与“拼沉睡的立佛”“测大佛的高度”“补北魏的颜色”“辨演奏指挥家”等趣味游戏,或全景漫游云冈石窟景区。

  二、北大学者在云冈

  中国佛教考古学开创者宿白先生在《平城实力的集聚与“云冈模式”的形成和发展》中写道:“云冈石窟是新疆以东最早出现的大型石窟群,又是当时统治北中国的北魏皇室集中全国技艺和人力、物力所兴造……它所创造和不断发展的新模式,很自然地成为魏国领域内兴造石窟所参考的典型。所以,东自辽宁义县万佛堂石窟,西迄陕、甘、宁各地的北魏石窟,无不有云冈模式的踪迹,甚至远处河西走廊、开窟历史早于云冈的敦煌莫高窟亦不例外。”

  在宿白先生整理北大图书馆善本书籍时发现了2100余字的《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此碑文所述的自唐迄金云冈的兴修设置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后来,他在一次大规模的雁北文物考察团勘察时又一次来到了大同云冈,此后在半个多世纪的教学与研究中,他筚路蓝缕、开启山林,为云冈学的建立奠基。

  1978年,他以一篇《云冈石窟分期试论》推翻了日本学者的分期和方法论,从根本改写了云冈研究的基础。他“小处着手,大处着眼”的治学方法,为中国石窟寺考古学提供研究思路。考古学家徐苹芳说:“落花流水春去也,长广教授所代表的中国石窟寺研究的时代已经结束,以宿白先生为代表的中国历史考古学家所创立的中国石窟寺考古学已经建立。”

  1993年,杭侃因一篇论文与云冈石窟结缘,毕业于北大、师从宿白先生的他如今已是云冈研究院院长,他在考古领域不断深耕,以讲好云冈故事为己任,北大人在云冈的道路上传承不断、步履不停。杭侃说:“考古工作是比较平淡的。每次云冈石窟搭架子时,我们都很珍惜,因为云冈石窟很高大,搭一次架子不容易,我们上去考察时,还能看到在下面难得一见的景象。”

  彭明浩在北大求学时,师从杭侃攻读博士,以此为契机,他结合自己古代建筑学科背景出版专著《云冈石窟的营造工程》,以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考察云冈石窟,体现北大考古人学术与精神的传递。

  三代师徒,代代相继。北大与云冈学的深厚渊源在这份坚守与深耕中愈加厚重。

  三、飞天之美,舞越千年

  《云冈乐舞的跨媒介表达》是结合云冈经典艺术展览,北大教务长办公室指导讲堂开展的美育实践课程在“云冈学”框架下积极探索云冈乐舞,将静态的云冈石窟造像化为生动的舞蹈。石窟中的飞天伎乐,舞越千年,千年前的文化遗产“活”了起来。在这个课程上,师生共同创作了实验作品《莲韵梵音》,基于云冈石窟、北朝造像等遗产,以当代舞蹈为形式,打破艺术边界,跨媒体创新,同学们手执莲花、翩翩起舞,以多场域、沉浸式展演形式,将灵动身姿融入艺术展览,穿越千年的历史,将云冈石窟的飞天造像呈现在世人眼前,如梦如幻。

  除了研习舞蹈、制作音乐、设计服装、纪录影像之外,师生也共同前往考古文博学院图书资料室查阅《云冈石窟全集》等,考证历史、汲取灵感。

  作为课程结课汇报,这场莲韵飞天在百周年纪念讲堂李莹厅继续上演。同学们登上专业舞台,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引,以云冈石窟遗产为魂,以历史传承创新为任,以剧场艺术形式让千年之前的飞天舞人近在眼前。新媒体研究院2023级硕士王子璇说:“在展览的石像壁画前起舞,更像是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那些蓬勃的,绚丽的,一切有关过去的都能在云冈石窟独特的大气、雄浑与古拙中找到痕迹。当凝固的石刻有了灵魂,当悠扬的音乐伴随舞姿翩跹,我们的心灵也逐渐飘向那古老的时空,沉溺于它的辉煌。”

  生命科学学院2022级博士许诗蕊说,为捕捉北魏造像的神韵,我们舞蹈组的同学通过翻阅《云冈石窟全集》中的石窟造像以研习舞姿造型,理解“云冈飞天”造型的浑厚有力有别于“敦煌飞天”的轻盈灵动;为溯源早期佛教音乐的音律节奏,音乐组的同学钻研石窟中的多种乐器以重现天乐华章;为汲取着装要素,设计组的同学则结合历史资料,追寻造像中的服饰要素来源使其效果更符合历史特征。尽管各个小组媒介形式不同,但我们始终忠于云冈乐舞的精神内核以达到互相配合映衬和内在统一。

  法学院2023级本科生朱思源说, 在首演看见我们设计的服装从纸面跃到现实,随着舞蹈而飘飞变换时,心中的满足感油然而生。在与老师和其他组的同学相处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她们对于这次活动的热情、坚持。为此,我深信云冈石窟将会借助北大这一卓越的航船,通过网络媒介的传播,为它带来新生的活力,在历史长河中继续散发耀眼的光芒。

  石头造像的神韵,伎乐飞天的灵动,文化交融的结晶,在考古与学术中发现云冈,在展出与复刻中热爱云冈,在剧场与舞蹈中对话云冈。

  据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编辑:炯)

-----------------------------------------------------------------------

关于凯发官网入口 网站运营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凯发官网入口的联系方式 凯发官网入口的友情链接
2008-2020 大同日报传媒集团 凯发k8国际唯一的版权所有 山西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号:14083031
")); document.write(unescape(""));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