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首玉带钩:感受明清服饰文化
- 2024-02-21 17:13:41 作者:杨远 来源:大同日报
大同市博物馆藏清代“苍龙教子”玉带钩
大同市博物馆藏明代“苍龙教子”青玉带钩
目前最早的玉带钩或见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良渚文化发现的玉带钩,器形多呈长方体形或扁长方体形,长度较短,正面光素无纹或装饰良渚文化特有的兽面纹。大体形制是一端有孔,可穿绳结系,相当于带钩的钩钮。另一端琢磨成弯钩状,钩头向内弯曲一定长度,末端稍尖圆,可钩系腰带。
夏商周时期,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资料出土,难以观察玉带钩的使用情况。
战国到汉代,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手工业高度发展,用玉方面造诣极高。玉带钩这一时期也逐渐趋于成熟,汉代出现了大量的龙形带钩器。这些龙首带钩造型复杂多变,既有琵琶形玉带钩,钩首龙头回看,钩面雕刻精美勾云纹,线条流畅。也有钩体修长的s形玉带钩,钩体阴刻勾云纹,钩钮位于钩背中部。
东汉末期玉带钩逐渐减少,至隋唐五代时期,由于衣着服饰的变化,带钩渐渐从日常实用器转变成为权贵赏玩佩戴之物,实用性下降,玉带钩更为少见。宋代目前可见少量的玉带钩实物,基本是仿汉代的造型风格所作,以各类兽首为主流造型。
元明清时期,玉带钩的制作和使用进入又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玉带钩的款式有些是沿袭汉代的,也有一些为首创。玉带钩常见龙、蟠螭、禽鸟、兽首、花草等多种题材。其中,龙和蟠螭是这一时期玉带钩中最常见的题材之一,“苍龙教子”是这一时期龙题材的代表之一。
“苍龙教子”的典故出自《三字经》:“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窦燕山,唐末五代后周时期的一位大臣、藏书家,以词学著名。《宋史·窦仪传》中记载,窦燕山生有五个儿子,在他的教育培养下,都考中进士,在朝廷担任重要职务,成为国家栋梁。古人以苍龙喻窦燕山,五子为窦燕山的五个儿子,《三字经》中“苍龙教子”的故事便由此而来。这个故事意在强调父辈言传身教的重要性,要积德积善,教育子女,为子女树立榜样,培养他们高洁的品格,成为一个有良好道德品性、有美好情操的人。
这一图案在玉带钩上一般表现为,将钩首雕刻为龙首的形状,钩面雕刻一条小龙样式的纹饰,蜿蜒攀爬其上,与龙首正面呼应。整个构图庄重而不失亲切和谐。
“龙壁之城话龙年——大同龙年生肖展”已于2023年12月30日正式开展。在此次展览的第二个单元“龙行百器”中,展出了大量精美的馆藏明清时期龙首玉带钩。这样一件古人生活中使用的配件,让大家感受到明清的服饰文化,也通过上面刻饰的龙的形象,传递出中华民族赓续不断、自强不息的龙的精神。
欢迎大家走进大同市博物馆一层临展厅,来感受中国龙文化的魅力。(编辑:李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