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科技化 高能化 制度化 -凯发k8国际唯一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科技化 高能化 制度化

近年来,我国全面部署启动了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在全国遴选了72个县(市、区),摸索推进县域农业科技现代化实现路径。2021年,山西省两县区获批创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以下简称“先行县”),临猗县是其中之一。两年来,临猗县积极探索科技要素集聚、主导产业升级、发展方式转型、创新驱动引领的新机制新模式,以科技先行带动当地现代化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探什么路——
主导产业科技化,农业经营主体高能化,科技创新应用制度化

  组织培养实验室、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室、土壤检测实验室、分子生物实验室……步入位于牛杜镇的临猗冬枣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大楼,一个个充满科技元素的实验室令人眼前一亮。
  临猗县林草发展中心主任姚锐君说:“冬枣试验站由占地1000平方米的八大实验室、1500平方米的智慧设施大棚和200亩的设施冬枣试验示范基地三部分组成,去年9月建成运营。现有科技人员20余人,主要开展冬枣产业技术提升的研究、示范和推广工作。”
  提起临猗冬枣,大家耳熟能详。这个乡村振兴的“产业果”、特优农业的“品牌果”、农民增收的“致富果”,早已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临猗冬枣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的建成运营,正是临猗在冬枣现有发展的基础上,为这一产业赋予更多的科技力量。这也是临猗县在探索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设中的重要举措之一。
  临猗县是果业大县,水果种植面积110万亩,北方水果应有尽有,年产各类水果25亿余公斤,面积、产量均居全国县级之首。近年来,该县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等多项殊荣,农业科技现代化走在运城市乃至全省的前列。
  “入选先行县,与临猗良好的农业基础和较高的科技现代化水平息息相关。”临猗县副县长史高川表示,先行县建设达到的预期目标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县域主导产业的科技化,这是衡量县域产业发展现代化最直观最主要的指标,是“物”的现代化;县域农业经营主体的高能化,这是衡量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最根本最关键的指标,是“人”的现代化;县域科技创新应用的制度化,这是衡量落实创新驱动发展观最核心最长效的指标,是“管理”的现代化。
  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是基础,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的技术人才支撑是关键,部省联络的协同支持是保障。该县将通过3年—5年的共建,力争形成一套可衡量、可考核、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临猗样板。

怎么探路——
依托共建搭平台,围绕平台攻难关,攻破难关强示范,示范带动育主体

  实现县域农业科技现代化,绝不是喊喊口号、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去年以来,该县立足实际,先后建成了临猗冬枣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临猗果业科技馆、临猗果树种苗馆……
  步入临猗果树种苗馆,世界通用的苹果育苗方式、育苗工艺流程、临猗果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变化和新优势、临猗果业的虚拟空间三维展示系统等一一映入眼帘。
  “果树种苗馆是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临猗全国果树区域良种繁育基地县的综合科技优势而精心建造的,目前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临猗县果业发展中心技术站站长畅元生介绍,种苗馆位于种苗研发温棚内,展馆面积600平方米。
  先行县建设没有固定模式可遵循、借鉴,需要各主体部门不断地突破、创新。临猗果树种苗馆的建设就是临猗县的一个创新之举。
  为了推动共建一体化,临猗县联合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成立了先行县共建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和校(院)常务副校(院)长担任双组长,并由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委派专人挂职副县长具体主抓先行县各项创建工作。
  先行县共建领导小组成立后,出台了共建方案,明确了共建任务,梳理了共建清单,创新了共建机制,保障共建任务“时时跟进”“周周清零”。
  依托共建搭平台。与山西农大、西北农林等科研院校常态化开展合作,搭建“一院两站三中心”六大服务平台,直接合作科研单位20余个,签订合作协议30余项,建立了多学科、跨领域的联合专家组,形成了技术攻关、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三大平台体系。
  围绕平台攻难关。依托、吸引北京农林科学院、山西农大等6个专家团队,长期跟踪服务,集中攻克了8项技术难关,培育“抗重茬”“双脱毒”优良苗木新品种,示范应用“地力提升”、种养循环“丰淋模式”、苹果“三新”等技术模式。
  攻破难关强示范。打造了四大智慧试验区、十大示范基地,建立了省级科普惠农中心1个,先后争取省级“六新”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省校合作”高校科研平台延伸示范基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种养结合示范基地落地。
  示范带动育主体。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上,建设国家级家庭农场17个、国家级优质轻简高效技术示范园30个;培育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3家;发展各类标准合作社854家,销售额突破亿元以上的电商企业5家。
  高质高效抓推进。集聚县域力量,创新“三大机制”,全力保障先行县高效推进。一是定期会商机制,每年至少与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协调会商先行县共建工作两次;二是动态管理机制,建立责任清单、时间节点清单和问题清单,实现挂图作战、对表推进;三是跟踪问效机制,实行“两周一调度,一月一汇报,一季一小结,一年一总结”,全程跟进,追踪监测。

探得如何——
科技要素正在不断集聚,现代化农业体系正在加速形成

  采访当天,记者看到,临猗冬枣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大楼后堆放着十来堆深褐色的土。姚锐君介绍,这是研发人员用废弃果树枝、羊粪、菌粉进行发酵,已经试验成功的生物有机肥。目前这些有机肥已经给枣农带来了效益。
  “我们合作社的200亩冬枣种植基地紧挨试验站,是试验站的试验田。”临猗县河东圣鲜枣种植专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闫耀普介绍,试验站成立后,在合作社大棚内取土样,测量土壤中的氮磷钾及有机质含量,并对土壤湿度、棚内温度进行检测。这些数据为大棚科学精准水肥管理提供了参考。
  河东圣鲜枣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目前共有冬枣种植基地200亩。其中,棉被钢架大棚3座45亩、双膜钢架大棚5座100亩、单膜钢架大棚3座35亩、露地冬枣20亩。走进一个棉被钢架大棚,矮砧密植的枣树并没有传统枣树的枣刺,已经成熟的冬枣挂在枝头,煞是喜人。工人正在忙着采收、装箱、搬运,一派丰收的景象。
  有30年冬枣种植经历的闫耀普说,合作社的冬枣不打膨大剂,不打催红剂,是地地道道的原生态冬枣。从今年的长势来看,枣的个头、口感都比往年好。这几天,枣农每天能采摘一千多公斤。今年的产量预计比去年增加15%左右,合作社的冬枣在还没完全成熟时就被客商全部买断了。“去年每公斤3块钱,今年4.5块钱。价钱升高了,成本降低20%左右,品质好了,效益提升了,这都是冬枣试验站的功劳。”
  冬枣大棚里的科技含量在不断变高,临猗县丰淋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淋牧业”)搞养殖的科技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丰淋牧业是2012年成立的一家本土养猪企业,公司采用“公司 基地 农户”模式运营,辐射带动周边380余户养殖户发展养猪产业,年出栏育肥猪25万头,占到全县的40%,是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置身丰淋牧业单独设立的观光通道,记者看到,原料库、自动包装生产线、中控室、自动化散装塔等,完全实现了少人化管理。丰淋牧业观光饲料厂厂长叶向东介绍,饲料厂的东边是养殖场,排出来的废气均经过环保处理后排放。下一步,公司准备把饲料厂和养殖场连起来,以后的猪饲料会通过管道直接运输到养殖场,自动化程度会更高。
  科技赋能,让农业现代化“快马加鞭”。如今,漫步临猗,不论是农场还是葡萄园、冬枣园,不论是养殖公司还是电商平台,科技要素正在不断集聚,现代化农业体系正在加速形成。


-----------------------------------------------------------------------

关于凯发官网入口 网站运营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凯发官网入口的联系方式 凯发官网入口的友情链接
2008-2020 大同日报传媒集团 凯发k8国际唯一的版权所有 山西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号:14083031
")); document.write(unescape(""));
网站地图